3月10日,天氣陰,偶有陽光,是個適合出外郊遊踏青的好天氣。Ginnie的幼稚園在這一天去了位於嘉義番路鄉的童年渡假村戶外教學。整個行程包括了絹印DIY,焢土窯,打陀螺,灌蟋蟀等等具有古早味的活動,看起來是相當的緊湊又充實。
早上8點出頭從學校出發,車程約1.5小時,9點半左右抵達童年,一下車還沒來得及瀏覽一下,就先被帶至休息區放個人隨身物品,接著馬上就進行今天的第一個活動~絹印扇子的製作。童年的阿姨先跟小朋友們講解製作的方法及步驟並實際示範操作,然後再讓小朋友們自己動手製作個人專屬的扇子。雖然阿姨講得很清楚,但小朋友們不知道有聽懂沒有,沒關係,有人會一關一關的告訴小朋友們接下來該做什麼。
製作扇子時,需先用朱紅色的顏料將圖案複印在棉紙上,接著用吹風機吹乾,(5分鐘之後~~),再將棉紙黏在扇骨上,再用吹風機烘乾一次,目的是為了讓棉紙和扇骨能緊緊的密合並讓棉紙快速乾燥,以利接下來的裁剪動作,小朋友只要按著扇子的形狀將多餘的紙張剪下來就完成了!
做完扇子後,接下來就是要去焢土窯,不是我們自己焢啦,只是去參觀認識一下,畢竟焢土窯區在分類上屬於危險場所,對小朋友們來說,是只能遠觀不能褻玩滴!這裏的土窯是蜂巢式土窯,燒窯的材料是龍眼木,從起火到窯燒熱需時2個小時,待窯完全燒熱後再將要烘的食物放進窯內,再過個2個小時就可以將食物取出。小朋友們雖然不能親身燒窯,但可以自己把地瓜丟進窯裏去,算是有體驗到啦,等到都投完了以後,再用泥巴將窯口封住,最後就是等待囉,2個小後好吃的烤地瓜就可以出爐了。每個封住的窯上都有註明封窯的時間,我們這一窯是10:30封口的,簡單的說,大約12:30就可以吃到烤地瓜了。
咦?這一群小朋友們圍在一起是在做什麼?喔!原來是園方為了讓小朋友能親自體驗堆土窯的樂趣,所以在丟完地瓜後再另安排小朋友到安全的場所用土丸玩疊疊樂,但要怎麼疊才能成功呢?堆了好幾次,土丸總是會不聽話的坍塌下來,堆了半天沒有人能堆起來,我們這一組的,到最後還是導遊姐姐親自上陣,小朋友則是站在旁邊看導遊姐姐獨力完成堆土窯的任務,至於其他組在土堆總是堆不起的情況下,則是直接放棄,任憑土丸孤單的散落一地。現在的孩子無福享受田野的樂趣,只能藉由這種機會來體驗,但這樣的體驗又很難讓小朋友在短短的時間內去真正的享受堆土窯焢土窯的樂趣。
堆完土窯後,則是讓小朋友們玩一玩具有古早味的童玩,如打陀螺和滾鐵圈,讓孩子們有機會認識阿公阿媽那個時代的童玩。
整個早上,孩子們最愛的應該非划船莫屬了吧!每個孩子們雙手並用的轉動搖桿,開心的表情完全的顯露在一張張的小臉上,大家都很盡情的划動小船,但因為等候人數眾多,每個人只能限用5分鐘,所以要下船時,都一副捨不得的樣子。
上午的活動到這裏也告一段落了,吃過午餐後還有接續的活動,如認識園區植物,參觀蝴蝶生態館以及讓小朋友們驚呼聲連連的灌蟋蟀,孩子們人手一只寶特瓶,裝滿了水後在園區裏到處找洞,不管是大洞還是小洞,只要看到洞,就拼命的往裏頭灌水,再不然就是這個洞倒一些水,再換另一個洞倒一些水,倒了半天,沒有用對方法當然灌不到蟋蟀,原本沒有抱著太大希望的情況下,竟然就傳出了:我灌到蟋蟀了,我灌到蟋蟀了的呼聲,在這樣的激勵之下,接二連三的傳出獲取獵物的歡呼聲,半小時內,鯨魚班的小朋友們灌到了4雙蟋蟀,算是戰果豐碩,然而最後還是要將蟋蟀們放回去,雖然沒能帶走,但至少讓孩子學習尊重動物的生命,讓牠們在原來的土地上繼續生存才是對動物最好的對待方式。
最後在活動結束前,我們終於可以吃到早上丟進土窯裏的地瓜了,剛出爐的地瓜們一個個都燒滾滾,熱呼呼的,大家也都迫不及待的要品嚐土窯地瓜的美味,小心仔細的剝去有點操灰搭的外皮,金黃鬆軟的地瓜肉便亳無保留的全都露,看了真的是令人唾涎三尺,趕快放到嘴裏品嚐品嚐,嗯...嗯...是悶太久了?還是爐火太旺盛呢?這地瓜有點乾吔,且火候控制得恰到好處的烤地瓜應該會有地瓜的糖液滲到外皮上,但這...好像都被悶乾掉了,所以吃起來有些柴柴的,沒有期望中的美味。
享用完地瓜後,就準備收拾東西要打道回府了,在離啓程時間尚有一段時間的空檔裏,孩子們趁機把握住假期的尾巴,在有溜滑梯的球屋中大玩特玩了一番,大家玩到不亦樂乎,而這也是這趟旅遊中,Ginnie印象最深刻也是最好玩的一站。
姑且不論戶外教學的品質及內容的好壞,畢竟孩子們只要能走出教室和同學們一起跑跑跳跳,就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況且這也是幼稚園這個階段的最後一次旅遊, 再接下來的大事就是畢業典禮,那之後這一群共度了2年的同學將分道揚鏢,進入到下一個人生的新里程了。